菜鳥集運香港3月8日報道 台灣聯合新聞網3月7日發表文章稱,台灣海基會“而立之年”面臨窘境。全文摘編如下:
台灣海基會即將成立屆滿30週年。對個人而言,“三十而立”的意思是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和發展方向並有所成就,但海基會在當前的兩岸關係下,業務和功能大幅萎縮,正面臨何去何從的窘境。
30年來,台灣地區政治環境大變,民進黨兩次執政,海基會所扮演角色與功能也隨之起落。
1987年,台當局開放島內民眾赴大陸探親後,兩岸民間交流擴大。因此台當局決定設立一個民間中介團體,作為兩岸溝通的橋樑。1991年3月9日,海基會正式掛牌運作,辜振甫出任董事長。
辜振甫的夫人辜嚴倬雲回憶,辜老是個地地道道的台灣人,娶了外省女孩,但他一生並沒有台灣與外省之分。他認為兩岸應朝和平、安居樂業的方向邁進。因此海基會成立時,辜老很樂意接受挑戰。
大陸方面則在1991年底成立海協會,由汪道涵出任首任會長。自1993年“辜汪會談”為兩岸關係打開新一頁後,至1999年7月,海基會海協會共進行數次協商及對話,並簽署多項協議,海基會海協會協商交流也成為兩岸關係穩定發展的晴雨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