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華社廣州3月15日電 題:“3·15”,説説體育消費的那些“坑”
近年來,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識的增強,體育消費越來越成為大眾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,體育領域的消費者權益保護不容忽視。
在一年一度的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到來之際,我們就來盤點一下,過去的一年裏體育消費的那些“坑”。
健身房、培訓班跑路
健身房禁止會員進店、會員打砸門店、工作人員與會員肢體衝突……2020年底,福州市拓福體育多家門店發生羣眾維權事件。衝突的起因,是福建浩沙健身的“接盤者”拓福體育宣佈從2021年1月1日起,不再為原浩沙會員提供免費健身服務。
近年來,健身房“跑路”頻發,隨着中國向體育強國邁進,本是朝陽產業的健身房,卻在辦卡、擴張、倒閉、維權的“劇本”中惡性循環,嚴重影響體育消費的發展。
除了健身房,培訓機構的“跑路”也屢有發生。
杭州市民老範給孩子報了某橄欖球課的培訓班,2020年春節前,老範照常給孩子續上了全年學費。滿心歡喜等着疫情後開課的他卻慢慢發現不對勁:課程一再延遲開課,到後來乾脆連培訓機構都聯繫不上了。他意識到培訓機構可能“跑路”了,便馬上和其他孩子家長商量對策。經過一番討論,家長們一致決定,“機構沒了,我們自己頂上”。他們聯繫之前培訓班裏的教練,希望他們能來繼續教學。沒有專業的橄欖球訓練場地,大家就找足球場來替代。